核心观点
市场展望:
1、我们去年10月以来对“资本市场战略地位提升”的判断正在被验证。去年10月以来,我们看到并购重组和再融资政策持续放松,习总书记宣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资本市场着墨众多,明确表示将为市场引入更多长期资金。因此我们判断资本市场战略地位正在持续提升。在年度策略《2019,转机之年》中,我们再次强调,经济下行和高杠杆双重困境下,股权市场是解决当前困境的最优选择。一个健康且良好运行的资本市场才能承担起纾解融资困境的重任,并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撑、缓解就业压力。近期,一系列信号再次验证了我们的判断:1)2月23日,习主席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再次凸显金融市场的国家战略地位。同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到上海调研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准备工作。2)2月21日,证券业协会下发了关于就资本市场减税降费措施征集意见的通知。3)2月14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对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做出全方位安排。新华社评论表示,资本市场理应为民营企业提供有力支持,期望资本市场切实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改革力度,拥抱民营企业。我们对于“资本市场战略地位提升”的判断正在持续得到验证。
2、由外而内,春季攻势仍在沿着我们的逻辑节奏兑现。1、12月26日美股自底部大幅反弹以来,我们反复在报告中强调,A股将跟随全球修复迎来躁动。开年后果然随着美股反弹、海外风险偏好回升、以及外资加速入场,市场迎来久违反弹。2、1月22日市场遭遇大幅调整,市场信心有所动摇,关键时刻我们坚定发声,做出三个重要判断:1)“春天还在”、2)“会有第二波攻势”、3)“行情核心驱动力将从海外回归国内”。3、节后2月9日报告《春季攻势继续》中再次提示“春季攻势继续,建议积极参与这段年内难得的赚钱窗口”,此后投资者情绪持续好转,市场加速向上修复。
3、短期,随着金融监管边际放松和资本市场支撑力度强化,春季攻势继续。1、近期政策推动市场风险偏好持续提升。2、当前经济和盈利的真空期仍未结束,海外这波修复幅度也超出市场预期。3、中美贸易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贸易摩擦对国内影响减弱。中长期,资本市场重要性提升是必然趋势,目前市场仍处于长周期的底部区域,双向扩容的长牛正在孕育中。
投资策略:关注金融信息化
——金融监管趋向稳健,金融信息化加速:金融供给侧改革表明稳健信号,金融监管容忍度持续提高,MOM意见稿落地,后续随第三方接入等政策有序放开,资管行业金融科技需求将大幅提升,大金融、金融IT迎来风口。
——直接受益社融超预期的板块:地产、基建。地产:政策预期决定行业表现,近期融资端和需求端都出现了明确放松信号。基建:经济下行期政策刺激的重要抓手,政策发力确定性最强。
——关注兼具稳增长、调结构功能的板块:5G、新能源车、先进制造业。5G:战略地位再上新高度,优选赛道迎接商用周期。新能源车:上下游共振,重视成长稀缺性。先进制造业:持续高增,贡献18年制造业投资增速3成以上,实现调结构的重要抓手。
风险提示:1、贸易摩擦超预期发酵;2、宏观经济超预期波动。
报
告
正
文市场展望:资本市场战略地位提升确认
1、我们去年10月以来对“资本市场战略地位提升”的判断正在被验证。去年10月以来,我们看到并购重组和再融资政策持续放松,习总书记宣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资本市场着墨众多,明确表示将为市场引入更多长期资金。因此我们判断资本市场战略地位正在持续提升。在年度策略《2019,转机之年》中,我们再次强调,经济下行和高杠杆双重困境下,股权市场是解决当前困境的最优选择。一个健康且良好运行的资本市场才能承担起纾解融资困境的重任,并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撑、缓解就业压力。近期,资本市场战略地位提升再次出现加速:1)2月23日,习主席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再次凸显金融市场的国家战略地位。同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到上海调研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准备工作。2)2月21日,证券业协会下发了关于就资本市场减税降费措施征集意见的通知。3)2月14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对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做出全方位安排。新华社评论表示,资本市场理应为民营企业提供有力支持,期望资本市场切实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改革力度,拥抱民营企业。我们对于“资本市场战略地位提升”的判断正在持续得到验证。
2、由外而内,春季攻势仍在沿着我们的逻辑节奏兑现。1、12月26日美股自底部大幅反弹以来,我们反复在报告中强调,A股将跟随全球修复迎来躁动。开年后果然随着美股反弹、海外风险偏好回升、以及外资加速入场,市场迎来久违反弹。2、1月22日市场遭遇大幅调整,市场信心有所动摇,关键时刻我们坚定发声,做出三个重要判断:1)“春天还在”、2)“会有第二波攻势”、3)“行情核心驱动力将从海外回归国内。”3、节后2月9日报告《春季攻势继续》中再次提示“春季攻势继续,建议积极参与这段年内难得的赚钱窗口”,此后投资者情绪持续好转,市场加速向上修复。
3、短期,随着金融监管边际放松和资本市场支撑力度强化,春季攻势继续。1)近期政策推动市场风险偏好持续提升。2)当前经济和盈利的真空期仍未结束,海外这波修复幅度也超出市场预期。3)中美贸易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贸易摩擦对国内影响减弱。中长期,资本市场重要性提升是必然趋势,目前市场仍处于长周期的底部区域,双向扩容的长牛正在孕育中。投资策略:关注金融信息化
——金融监管趋向稳健,金融信息化加速:金融供给侧改革表明稳健信号,金融监管容忍度持续提高,MOM意见稿落地,后续随第三方接入等政策有序放开,资管行业金融科技需求将大幅提升,大金融、金融IT迎来风口。
——直接受益社融超预期的板块:地产、基建。地产:政策预期决定行业表现,近期融资端和需求端都出现了明确放松信号。基建:经济下行期政策刺激的重要抓手,政策发力确定性最强。
——关注兼具稳增长、调结构功能的板块:5G、新能源车、先进制造业。5G:战略地位再上新高度,优选赛道迎接商用周期。新能源车:上下游共振,重视成长稀缺性。先进制造业:持续高增,贡献18年制造业投资增速3成以上,实现调结构的重要抓手。
对冲预期下的逆向选择:建筑、券商、地产
逆向选择悲观预期释放充分、政策环境边际改善的板块。目前市场整体估值隐含的预期已经足够悲观,且大多数行业估值都已到达历史下限,政策对冲预期下相关板块的修复机会需要予以重视。从PB-ROE分布来看,位于右下方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地产、钢铁、建筑等传统板块,这些周期权重类行业具有较强的顺周期属性,因而在经济衰退初期通常率先下调。虽然未来盈利仍在趋势下行,但部分板块估值隐含的预期已经足够悲观,如果政策或市场环境出现边际变化,则将首先迎来估值和预期的修复。结合行业基本面特征与政策环境分析,重点推荐建筑、券商和地产龙头。
建筑:最具确定性的相对收益板块。1、回顾历轮经济下行期的政策刺激,基建均是重要抓手,随着外围需求和地产投资压力不断加剧,基建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手段,政策发力确定性最强。2、2018年建筑板块是紧信用受损最严重的行业之一,随着民企纾困政策落地,本轮调整较大的公司基本面预期有望迎来修正。3、PPP在经历2017-18年的规范清理后,政策面已见底回升,通过合规PPP项目引入社会资本仍是基建的重要手段。4、过去三次较大规模刺激政策出台期间,建筑板块都有超过30%以上的涨幅,持续时间通常在三个季度以上,尤其在政策转向的初期超额收益尤为明显。综合来看,基建政策发力确定性最强,横向比较建筑板块相对优势显著,推荐低估值建筑央企和受益于信用修复预期的优质民企龙头。
地产:基本面与政策面博弈,左侧布局时点已至。以全国视角来看,中指院披露的重点城市批售比数据于18年年中首次回落至1以下,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同比转负,进入四季度地产数据更是全线走弱。在经历Q2-Q3的高开工后,本轮地产景气的下行趋势已经确认。自本轮地产调控以来,全国房贷平均利率已经连续21个月上行;而在地产数据全线趋弱背景下,10月一线城市按揭利率首次松动,后市地产调控继续加码已无必要,政策二阶拐点已现,且近期融资端及需求端都出现了放松信号。历史经验来看,地产销售通常在转负后2-3个季度后触底,未来将进入基本面与政策面相互博弈的时段。
地产板块的后市判断上,存在以下几条线索:1、地产板块走势与政策周期和基本面周期具有趋势上的一致性。以往周期总结来看,地产板块买点都出现在政策面改善以及基本面底部区域,其中政策面拐点更为关键;2、板块筑底回暖期间,估值变化贡献了绝大部分收益来源,业绩对股价的影响相对有限;3、经过几轮周期后,市场表现出明显的学习效应,板块拐点逐渐先于政策底和基本面底出现(最近一轮14年尤为明显,板块低点领先政策3个月,领先销售5个月);4、销售同比转负至最终见底期间,板块收益取决于市场对政策宽松预期的程度,进而取决于整体经济压力的大小,其中一线龙头相对收益更为显著。
综上,地产景气度在实体经济运行中所扮演的角色,决定了政策变化对于行业投资的重要性。一方面,在基本面与政策面博弈阶段,政策预期的走向更为关键;另一方面,政策宽松预期实际上取决于宏观经济压力大小,宏观下行压力越大,宽松预期越足。同时可以看到,经过三轮周期后,市场表现出明显的学习效应,地产板块拐点逐渐领先于政策和基本面出现。因此,当前经济已经明确出现下行压力,尽管大的政策拐点可能仍要等待,但随着学习效应的增强和政策放松信号不断出现,我们认为地产投资时点已经到来,首推集中度提升、融资环境更优的一二线龙头房企。
外资驱动下的确定性方向:必选消费龙头
外资:过去两年最重要的增量资金,对国内市场话语权显著提升。2016年以来,随着陆港通全面建立和MSCI落地,海外资金入场明显提速。从绝对量上来看,截至18Q3境外机构及个人持股市值规模达到1.28万亿,其中通过陆港通持有7200亿,QFII/RQFII持股约为5600亿(估算),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已经达到3.24%;而从边际影响来看,过去两年外资的流入成为国内股市的主导性增量。当前外资持股规模相较16年已经翻番,对国内市场话语权显著提升,体量上已同内资公募、保险呈“三足鼎立”。
2018年以来,全球市场波动加剧,但外资仍在持续配置A股。2018年以来,全球市场波动加剧,强美元加大了新兴市场本币汇率和资产价格压力,股市表现上新兴市场也大幅跑输,MSCI新兴市场指数/发达市场指数的比值从4月初的高点回落了7.56%。而资金外流压力下,外资反而持续涌入A股。截至8月初,中国离岸股票基金在过去20周的时间里有17周获得净流入。北上资金也未放缓配置A股步伐,截至12月6日,年内陆港通资金净流入规模已达到2911亿元,持股总市值较年初增长了1879亿元。
2019年,外资流入节奏大概率继续提速,长期增量空间广阔。对于中期而言,一方面国际化进程大势所趋,A股外资配置比例尚低,国际资金仍在“水往低处流”,另一方面估值吸引力的提升能够抵消外围波动的冲击(详见报告《全球波动加剧,为何外资还在“买买买”?》、《美股下跌,一个小隐忧与三个大机会》)。距我们保守估算,若MSCI扩容和富时纳入如期落地,19年外资增量约在4000亿人民币左右,规模远超过2018年。而向长期展望,若以日本(30.3%)、台湾(25.2%)、韩国(15.9%)等市场的外资占比为参考,外资配置A股比例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万亿量级)。
外资已成为A股行业轮动的新驱动,尤其表现在对消费股走势的影响。从过去两年市场运行特征来看,外资对于A股投资行为与定价模式的重构已经在发生。大消费是北上资金最为偏爱的板块,北上资金与消费行业涨跌相关性也最为明显。进入18年后,外资对于国内市场的驱动力加速显化,北上资金流入规模与消费板块相对收益、消费/成长、食饮家电/TMT、绩优股/亏损股指数比都呈现出高度相关性。因此我们认为,外资已经成为当前A股行业轮动体系中不可忽视的新驱动,传统的基于宏中微观视角决定投资策略的框架也需要纳入这一新变量。
既然国际资金会带来国内市场定价模式的重构,那么对于个股定价而言,外资行为与基本面因素谁是主导性因素就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换句话说,当外资的配置行为与业绩走势出现分化时,我们需要判断谁才是股价的核心驱动力。为此,我们选取台湾、韩国市场中受国际资金青睐、外资持股比例较高的代表性个股进行分析,试图理清外资配置、盈利状况与股价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分析,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结论:
1、企业盈利向好与外资流入同时发生时,个股通常表现较好,此时外资配置与基本面成为股价的双重驱动,二者共同推动股价上涨。2016-17年A股中白马蓝筹的走势也正是受益于外资与盈利的双重推动。
2、但是,某些阶段外资流入与业绩走势也会出现分化,此时业绩因素对股价的影响力相对弱化,股价更倾向于跟随外资流向,甚至呈现与短期基本面脱钩。
3、总体来看,外资持续流入阶段,相关个股的价格走势与外资持股比例变化的契合度远高于与盈利的契合度。其中台积电、三星等代表型本土优势公司,其外资持股基本呈长期稳步抬升趋势,随着国际化推进,该类个股走势的定价权也在逐步向外资转移。
外资驱动下的确定性方向:必选消费龙头。国际经验来看,外资偏好于本土优势行业(台湾半导体、韩国电子设备)和特色产业(韩国化妆品),且这一偏好具有持续性,对应板块走势受外资影响也更为明显。大消费是典型的本土优势产业,亦是外资长期增持的主要方向,未来外资对大消费板块的青睐仍将持续。尽管基本面承压,但考虑到外资入场的确定性提速,我们对于消费板块中期走势并不悲观,尤其是必选消费龙头,外资配置比例普遍仍然较低,未来有望追随外资步伐迎来修复机会,推荐业绩相对稳健或符合消费升级方向的医疗服务、餐饮休闲、日用品等大众消费龙头。
外资驱动下的确定性方向:必选消费龙头
5G:战略地位再上新高度,优选赛道迎接商用周期。回首2018年,全球5G崛起,华为、中兴凭借日臻完备的技术+高性价比的设备助推全球5G进程,中国公司更多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同时,全球贸易摩擦的阴云又导致不确定性增加,每轮中美摩擦均会引起板块估值急挫。未来中美关系不确定性仍存,但G20后已出现明显缓和;另一方面,5G写入中央经济工作重点,宏观下行压力下其战略地位再上新高度,推进进度有望超预期。2019年5G将迎来商用和网络部署起点,资本开支将进入上行通道,作为通信板块乃至全市场的稀缺机会,建议优选主设备、天线射频、电信光模块、PCB等子行业布局。
新能源车:上下游共振,重视成长稀缺性。汽车行业整体趋冷背景下,新能源车的成长确定性在全市场十分稀缺。从数据披露来看,三季度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都再上台阶,我们认为明年新能源汽车中游投资机会突出:1、上游锂钴供需格局逆转,受益于成本回落,中游盈利空间将得到释放;2、下游电动化大趋势,新能源汽车驱动力从政策转向优质供给,叠加双积分制度,短中长期的成长确定性高;3、中游内部经过洗牌,格局优化,龙头公司份额不断扩大,量利齐升,业绩高增确定性高;4、海外锂电巨头加速供应链体系向中国厂商开放,对大产能低成本供应商诉求强烈,中国各环节龙头厂商兼具产能和成本优势,供应海外价格盈利均显著好于国内,各环节龙头公司最为受益。
先进制造业:把握产业升级下的趋势性机会。本轮制造业投资反弹,主要受到海外设备投资同步扩张、国内房地产投资企稳反弹和部分行业生产线技改升级驱动。后续随着海外经济走弱,国内地产投资回落,叠加民企现金流恶化及投资意愿下滑,制造业整体投资扩张大概率进入尾声。18年先进制造业对制造业投资增速贡献占到3成以上,后续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加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顾
况
现
风险提示
1、贸易摩擦超预期发酵;2、宏观经济超预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