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D i4 w; {6 i中央规定只有省部级及以上官员才配备专车,主要是为了体现国家礼仪和方便实际工作。这是因为,只有省部级及以上官员的公务活动,才需要配备专车以保障交通的高效便捷,体现一定规格的国家礼仪;自省部级以下,从副省部级、厅局级到县处级、科级,绝大多数官员的公务活动都不关乎国家礼仪,所以不需要配备专人专用的公务车。当然,实际生活中,在不少地方和部门,别说像伍皓那样的厅官,就是一个小小的科级、副科级官员,往往也堂而皇之享受着事实上的专车待遇,但是必须明确,存在的未必都合理合法,这些官员配备专车,违反了中央关于公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属于不折不扣的“僭越”。2 C' E! U. w& ]$ E2 m
' R) F8 C' D) b& M& A
6 J5 i; V9 O) W
原本不能配备专车的官员配备了专车,官员本人及所在单位并不认为这是违规行为,社会舆论似乎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说明人们对此已经积非成是,见怪不怪。公车腐败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由此可见一斑。如果说公车信息不透明,公车使用得不到有效监督,导致公车私用、滥用屡禁不止,是一种“流程中的腐败”,那么,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官员违规配备专车,致使公车数量严重超标,公车购置、使用和管理成本长期居高不下,则是一种“源头上的腐败”。鼓励官员主动公开公车牌号,加大公车信息公开力度,固然有利于加强对公车使用的监督,有效治理“流程中的腐败”,但是,要从根本上治理公车腐败,就必须从源头上遏制公车消费中的违规违法行为,必须严格执行公车配备的有关规定,特别要严肃清理和查处违规为官员配备专车的行为,才能大幅缩减公车数量,降低公车购置、使用和管理成本,达到强化预算监督、节约行政成本、改进工作作风的目的。 ! v i, `) Z6 `+ d4 v+ x1 Q. L8 D6 o: L" `+ o% z) u
厅官伍皓自曝公车牌号,客观上也暴露了不少官员违规配备公车这个“公开的秘密”。如何加快公车改革步伐,从根本上治理公车腐败,不但考验着各级官员的思想觉悟,更考验着主政者推进改革的勇气和能力。 ) B) @& n" J: f0 J6 v$ T; p' e" e8 X( O% E7 J9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