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i米体育
测试
666体育
查看: 859|回复: 4

伦敦奥运,我们前所未有地关注失败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31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1984年许海峰为中国“击落”奥运金牌,让“好多好多人”体会到了奥运锦标所激发的自豪感和愉悦感,在每一次四年的等待、每一届盛会的迎来送往过程中,一个重视金牌、为冠军喝彩以及追寻成功者成长历程的“奥运关注模式”,也不知不觉形成并固化了。今天,我们不回溯这种模式的存在背景、土壤,不想讨论中国奥运“唯金牌论”战略的得失,只想说,快三十年了,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失败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本着内心真实的诉求、从体制的高度反思失败。 + Y% S% i+ e* I. R9 c

9 Z! M( m, ~2 M' i4 X; O  吴景彪“丢了”金牌,他嘶吼、泣不成声,说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所有人。老外们不解,因为在他们的概念中,得银牌也特光荣、特“吹牛”,好比同一天,英国BBC在奥运专题节目里乐不可支地报喜,说自家的艾米斯丹得到自行车女子公路赛银牌了,赛事第二天东道主总算“没白混”,怎么别无二致的银牌,倒把中国运动员给整得跟千古罪人似的?
; v5 p# d- ^- T  U0 B. n9 g" n" l. ^7 p( s7 T' f) s
  我们当然明白吴景彪的心路,但是这一次,与理解一起冒出来的想法,不是遗憾、同情,而是烦躁、气恼,甚至想找个“说了算”的人问问,过去经年,我们中国人都得了那么多金牌,2008年还以东道主身份办了一届近乎无与伦比的赛事,到如今,难道所谓国家的荣誉、历史的使命、国人的期盼,还需要完全靠金牌来兑现,像山一样压在运动员们的身上吗?' k' S! f4 X+ S: D" @
7 T: K0 `$ E: }3 V* A; d
  比吴景彪还不济,周俊干脆连成绩都没有,这对自悉尼奥运会将女子举重纳入正式比赛项目以来,之前三届奥运12战豪取11金1银的中国女举而言,算是奇耻大辱。但经过一天多的沉淀和发酵,连中国代表团都觉察了,原来外界最在意的,不是这块金牌飞了,也不是女子53公斤级项目为哈萨克斯坦夺冠的那个叫“祖尔菲亚”的姑娘到底是怎样的身世,而是17岁的小女孩儿周俊,成绩平平、经验稀少,怎么就被举重队带去了伦敦?“周俊事件”能否会成为一个揭开长久以来国内奥运选拔体制中最不可告人的“机密”,促使未来选拔更合理、公平、透明的契机,再有就是大家也在担心,莫名的惨败千万别把周俊给“伤”了。& Z# O$ f5 Y9 E; U& O" q
- N/ Z0 n" j0 e* Z" y% s( \
  竞技体育当然要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每一个运动员都有金牌梦,可奥运的核心意义是“重在参与”,换句话说,每个运动员首先要享受参与的快乐,并把这种快乐传递给世人。试想一下,要是只为金牌而来,37岁的体操“前名将”丘索维金娜、迟暮的“蛙王”北岛康介等人,干脆就不会到伦敦,至于朴泰桓、菲尔普斯们,失败后肝肠寸断“想不开”也说不定吧。. o: ~, D. x6 }8 S% E2 ^

1 h. D+ T5 x  T! q, f! E  生活是美好的,体育的最高境界,是帮助人类感知和实现生活的美好。但愿,透过这次国人对伦敦奥运会金牌的一点点“漠视”,对失败感同身受的理解,包括对体制的诘问,未来能促成中国体育奥运战略的一次整体反思,也能让我们的运动员轻松一点。
/ k& J' R# _4 Z
- p; q/ O0 B+ u( L8 m
6 D7 j" ^9 ]0 k0 f. ^0 P# G5 f 该贴已经同步到 sw5325的微博
发表于 2012-7-31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步ING
发表于 2012-8-1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体重是中国的传统夺金热点,这届奥运会成绩却如此烂,中国民众有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牌固然重要,生活还要继续,在收看奥运同时也要关爱自己的身体,注意休息!
发表于 2012-8-1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是美好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足球推荐|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足球推荐论坛 ( 粤ICP备13687314号 )

GMT+8, 2025-7-29 00:58 , Processed in 0.05333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