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测试
666体育
查看: 540|回复: 0

欧洲足坛缘何频现进球大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2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整个欧洲都被一个魔咒所笼罩——进球的魔咒。欧洲各国的各项赛事、各家俱乐部都很难逃诅咒。四球领先的优势往往会随着比赛的推进荡然无存(2010非洲国家杯安哥拉v 马里、2010-2011赛季英超纽卡斯尔v 阿森纳、2014世界杯预选赛德国v瑞典、2012-13英格兰联赛杯阿森纳v雷丁)。梅西、C罗和法尔考每周都在打破进球纪录。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进攻。



纵观英超、西甲和法甲联赛,近十年来场均进球数量见涨是无可避免的趋势。上赛季(2011-12赛季),欧洲冠军联赛淘汰赛阶段有史以来场均进球超过3个,这样的高进球率延续到了本赛季的小组赛——场均3.03个进球。即便是10年来场均进球数量一直不太多的德甲和意甲联赛,本赛季这项数据也有所上升。



英超近10年的场均进球数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自2003-04赛季起,每个赛季的场均进球数如下:2.56、2.48、2.45、2.63、2.47、2.77、2.79、2.80 (单位:球/场)。本赛季目前为止除了桑德兰和雷丁少赛一轮之外,所有打完11轮联赛的球队场均进球数已经达到了2.82球。如果这样的状态保持到赛季结束,那么英超的场均进球数将是1967-68赛季以来的最高值,即使这样的数据仍然比西甲目前场均2.94球要低。





自2009-10赛季以来,英超的进球率稳步上扬。过去的六个赛季中,进球得分率一直维持在11.8%到12.8%之间;前四个赛季这一数据为13%(本赛季目前为止是过去10个赛季中最高的,达到了13.54%)。这是因为前锋效率更高或者是他们得到的机会更好。



也许场均传球次数的上升是更重要的原因,0607赛季这一数据为场均717次,而本赛季已经攀升到了场均862次。由此带来的是传球成功率的提高——10年前,场均传球成功率为70-75%(0607赛季这一数据偏低,为70.51%;与此同时场均进球也是10年内最少,为场均2.45球),而1011赛季,传球成功率为76.24%,,1112赛季为79.65%,而本赛季已经达到了81.69%。



这样的连锁反应很容易说得通:传球次数增多、成功次数多说明了传球更简单、球员更倾向于短传;换言之,越来越多的球队采用控球的战术踢比赛。近几个赛季,传球传入防区的比例逐步下降似乎明确地证明了这一点:0708赛季这一数据为38.8%,上赛季为32%,而本赛季到目前为止的比赛数据显示为30.9;场均传中数量也有所下降,从10年前的场均40次,到上赛季的场均34.52次,本赛季目前这一数据为35.81次。





此外,因为球队更加专注传球,就不像之前那么重视抢断和拦截了。0607赛季的抢断次数为场均47.5次,然而在本赛季之前,没有一个赛季高于场均37.67次。本赛季目前为止场均抢断为38.74次。跟抢断一样减少的还有犯规——10年前场均犯规28次,上赛季为21.86次。这样的事实也许说明了在这10年里,为什么场均黄牌数一直维持在3张左右,而其它数据都有所上升。



“多传球,少抢断”的球风席卷了整个欧洲。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改变要归功于(或者归罪于)足球规则的制定者。修改越位规则增加了有效的比赛面积,身材不高大的技术型中场球员得以在比赛中占据一席之地——要知道10年前他们连中场都进不去。这样的变化极大地限制了抢断和拦截:比赛不需要那些凶悍的断球能力强的球员了,技术型的球员才是场上不可或缺的棋子。



然而,大家对技术型球员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也许曼联主帅弗格森在今年五月接受的一次采访是概括如此转变最好的范本。这次采访是关于今夏引援目标是否为后腰。“我们可以举很多的例子。法布雷加斯是英超五年来最好的中场之一,但是他不够强壮也不能踢后腰,他是攻击型中场。哈维和伊涅斯塔身材也不高大——你不能管他们叫后腰吧。我认为自从我上任以来,曼联还没有过后腰。我们曾经尝试过让基恩打这个位置,但他做不到。他按照自己认为的来踢球,所以25年来我们从来没有后腰。我为什么现在要引进呢?”



这样的回答有些不坦率:曼联也许真的从未拥有过像马克莱莱一样直接顶在后防线之前的中场,但是同样位置的基恩、保罗·因斯、尼基·巴特以及布莱恩·罗布森,一定有人可以断球。如果达伦·弗莱彻完全从结肠炎中恢复,他或许可以胜任后腰位置,但是老爵爷却对此视而不见。



更让人震惊的是英超两家上赛季夺冠的俱乐部的现在的战术。上赛季一路杀到欧冠决赛并最终夺冠的切尔西现在的打法是中场三叉戟,问题是这样做暴露了整条后防线。切尔西的夺冠似乎让人觉得靠顽强的意志和反击可以夺得一次冠军,但是如果想保持这样的水平,那就必须采取更有远见的战术战略。上赛季英超冠军曼城则是卖掉了德容,让莱斯科特撤到边路搭档纳斯塔西奇,大打三后卫战术,这些改变都说明了曼城倾向于用控球来控制比赛。



近几年来,足球经历了一场"贝尔萨化"的改造。比赛的最高境界便是几乎场上的每个人都想拿到球,然后在快速的攻防转换中射门得分。这样的变化让中卫最重要的能力变成了牢牢拿住球不让对手抢到、面对对方两三名前锋的贴身逼抢要面不改色心不跳——护球能力和抢断或者头球能力一样重要。与此同时,足球圈也认同了西班牙的足球哲学:只要球控制在本方队员脚下,对手是进不了球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打如上攻势足球的贝尔萨往往用中场球员当后卫的原因。执教智利国家队期间,他成功改造了梅德尔;执教毕尔巴鄂竞技期间,哈维·马丁内斯也被成功改造。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时任巴萨主帅瓜迪奥拉受其影响,把马斯切拉诺和布斯克茨改造成了中卫。



贝尔萨早在上世纪90年代执教纽维尔老男孩队的时候,就发展了自己的这套理论。讽刺的他几乎没有用自己的理论赢得过冠军。贝尔萨随纽维尔老男孩队获得了两个联赛冠军,而这两个冠军头衔都是在1992年南美解放者杯6:0大胜圣洛伦索之前进账的,就是这场比赛让他决定将攻势足球植根自己的灵魂。那个年代不是只有他使用4-3-3和3-4-3混合的阵容(时任阿贾克斯主帅范加尔和巴萨教父克鲁伊夫都采取了这样排兵布阵,贝尔萨更倾向于三前锋、三后卫、菱形中场的站位);全场紧逼和火力全开的进攻使得“疯子”在足坛一枝独秀。



纽维尔老男孩队在那年的解放者杯决赛中输给了圣保罗。此后贝尔萨离任,执教墨西哥的阿特拉斯队。在墨西哥执教的生涯和此前一样,在南美解放者杯中,精疲力竭的球队最后时刻惜败圣保罗。之后他随萨斯菲尔德获得了一个阿根廷联赛冠军,一个奥运会冠军。然而这些成就并不足以改变贝尔萨“总是差一点”的执教生涯。上赛季毕尔巴鄂竞技在冬歇期后打出了惊艳的比赛,但是在欧联杯和国王杯中惨遭淘汰。



这样的事实给人感觉是贝尔萨是在纸上谈兵,就像他自己说过的:要是机器人踢足球,他早就实现冠军大满贯了,是人类的极限难住了他。



然而他的追随者将他的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他们逐渐成为了足坛的主流。智利大学的主教练萨保利带队蝉联三届南美杯冠军,瓜迪奥拉在执掌巴塞罗那前与贝尔萨吃了12小时的烤肉,随后带领巴萨取得了三个联赛冠军和一个欧冠冠军。巴拉圭主教练马蒂诺带队闯进美洲杯,并且带领纽维尔老男孩夺得阿根廷联赛的冠军。即使没有直接接触,欧洲足坛最有希望的少帅很少有不是贝尔萨的拥趸:最有名的当属热刺主帅博阿斯和多特蒙德主帅克洛普。



只有国家队对这样的趋势表现冷淡,教练没有太多的时间将球员带入有组织逼抢的“贝尔萨节奏”足球中,所以国家队的比赛,战术更趋向深退、保守。



凯尔特人已经告诉巴塞罗那,贝尔萨的战术不是唯一赢球的方式,但却是时下流行的打法。足球规则决定了现在是技术流的时代。高强度、快节奏的比赛导致进球大战频现,比赛过程扣人心弦。将来有可能会有不同,但是现在,在最高级别的俱乐部赛事中,贝尔萨德攻势足球已经成为了主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足球推荐|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足球推荐论坛 ( 粤ICP备13687314号 )

GMT+8, 2025-8-11 15:41 , Processed in 0.05276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