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北大校长周其凤回乡为九十岁母亲庆生跪拜的消息引起热议。7月22日,周其凤向他人赠送了一张CD称“这是我为妈妈新写的一首歌,叫《妈妈的油茶果》”。据悉,这是周其凤第二次为母亲写歌。(7月23日《扬子晚报》)
% [3 w! q* T( N# z9 i( A
^& E: `5 h2 n- z2 X4 ]# i 北大校长为母写歌、宋祖英倾情演唱……将这些元素叠加到一起,无疑成了时下最为流行的时尚符号。这种隐秘的语境下,经过媒体的发酵,一件看似普通的“家常事”,却被披上了暧昧的外衣:没有人关注周其凤校长爱母心切,却对歌曲背后的隐情着实着迷。
; J5 B" f* t! N4 S* r+ U! x
$ ~6 X' B! I9 F- u 诚然,作为中国最高学府的周校长,和歌曲的词作者联系在一起,多少显得有些跳跃。不过,这并不妨碍其成为一个孝子。古人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故而,不管是校长还是平民,其都有尽孝道的权利和义务。为母写歌,只是手段的不同而已。2 t/ J7 S% d5 c8 Z! Y1 \3 S' v7 m% H
4 |2 G9 q! P/ E# I9 I5 e; H- B; \' o
纵览周校长为母写的歌,感情不可谓不细腻,歌词不可谓不真挚。加上宋祖英《小背篓》式传神动情的唱腔,想必定会感人万分。作为一个日理万机的大学校长,其孝能如此,真令人感慨。我想,不管是跪地为母祝寿,还是写歌聊表寸心,这种身体力行式的孝行,都会是给我们青年人最好的一课。5 |* k6 s+ s3 n
* S9 F; @ a' ^, _: D3 B6 \0 r7 k( N
然而,翻看诸媒体的报道,里面却充满了戏谑和娱乐化的解读。在“眼球效应”的诉求下,北大校长爱母的孝行,却摇身变成了一场娱乐的盛宴。舍本逐末式的解读,将公众的视点从一个大学校长的孝行,转移成了对校长“填词作曲”的炒作。当然,我们不难理解这种解读,但过分轻浮的炒作,还是不要的好。
/ p. L- c A! C' q* w& }. x+ s; y' K7 j: H: P) }% w
平心而论,只要周其凤校长不是以公权置换特权。那么,不管是其持笔为母写歌,还是请人作曲演唱等,都是个人家的家事,任何人无权干涉,更没有必要做过度的解读。再说,作为孝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国,也需要有人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那么,何不抛弃娱乐化解读,换个视角把周校长树立为“爱母”的典型呢?
, k, o3 c1 |$ g
0 y# A6 c2 h, g2 w# o+ [ 该贴已经同步到 高帅富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