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红魔的主场,这是弗格森的领域,这里是我们的地盘,我们发动进攻,我们回应挑战,我们决定过程。胜利是我们的,欢乐是我们的,一切由我们做主!* a" l/ X0 H/ w* p* m. i9 l
Z& E- c% K' S% z& U7 p% s! [ ——题记: ]- A3 v& [. n
% ?9 [/ _& [4 v 英超焦点战、英格兰国家德比、双红会——曼联在主场坐镇对战利物浦,最终范佩西、埃弗拉各进一球为曼联取得绝大优势,虽然斯图里奇最终为利物浦追近比分,但曼联还是2比1取胜,将两者之间的积分差距拉到24分! J) L' q& r2 ^( k2 w
7 j a8 w7 h1 @7 Y* y0 u 经过清风送爽的上半场,以及有点紧张但不算煎熬的下半场,最终我们可以酣畅淋漓地欢庆胜利!这就是曼联,这就是红魔的地盘,这里是老特拉福德,这里不仅仅是梦剧场,不仅仅是足坛英雄展现技艺的最好舞台,不仅仅是奇迹诞生之地,这里还是红魔最恐怖的主场,还是弗格森最大的信心依仗,还是红魔的领域,在这里,一切由红魔掌控,一切由弗格森做主,一切都是属于真正的红色——曼联红!2 {) o5 R' `5 K9 R
. z" C* h* T/ g$ m, p0 }; } 曼联VS利物浦总是会吸引更多的眼球,更多的关注,这一场也不例外。不过尽管赛前气氛很炽烈,赛场气氛也很热烈,但比赛中最终没有出现红牌、斗殴、点球、错判以及更多的争议,也没有球星们神级的表演,更没有那些曾经熟悉的逆境追平反超狗血戏码,曼联最终依靠整体实力的超越以及战术应对的得体,有惊无险地赢下了老对手利物浦。/ f3 m K$ c6 {% b& Y0 \
, G" C# ^1 P7 c% \ 和其他比赛相比,这一场英格兰国家德比还是有着充满了英超特质的鲜明特点:更加整体的战术,更加体力化的打法,更强硬的对抗,更快速的节奏,更多的跑动,更坚定的斗志,更加令人窒息的气氛,更加紧凑的攻防转换……没有球王级别的天王巨星,没有一己之力,没有绝对的碾压,这就是英超,这就是英超最激烈的德比,这就是英超!6 g) Q* D, }& J K
& \, t5 B( W i* a; F
曼联赢在哪里?利物浦输在哪里?以下粗略分析。
- G# N0 r) }0 S3 l7 k Q# T, f- k1 s8 ^: E* w Z y0 M% G
先手的空间开辟
' O% ]! ~1 y: N7 { L) w
* a% Y. `7 ^( ~! I& F) A 曼联坐镇主场,球队实力又明显比对手强,自然在主场会采取更多的攻势。这是我们未比赛之前就有预测的。不过没人想到弗格森会选择这样的首发阵容,更没有人想象得到弗格森会布置曼联采取这样的打法。" e+ f) x! L' f8 B6 _2 j
, {; ]( S4 @' i( X- v3 a2 r
这一场弗格森的部署其实很有新意,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曼联打法的新标签。当然,主要是上半场的表现。有何特点?这要从点、线、面说起。8 y m! h" Y8 k% Q Q6 j F
9 T9 @7 f- L/ H7 V* Y- f( y1 P 踢足球最重要的是什么?其实是空间。如何发现空间、开辟空间,是比所谓其他因素更加重要的。而空间,是可以由点、线、面来决定的。
+ B1 H3 K+ [2 f+ S9 G! d& ]% {+ z, G8 m9 q( D/ ^+ |
曼联这一场打法上注重的点,是前场进攻时的散点选择。阿什利杨是一个犀利无比的点,前场克莱维利也是一个犀利的分球点,香川真司的特点也使得他成为了进攻中有效的控球点。这三个点的轮转和传递,彻底盘活了曼联的前场。% \" t2 j# }5 M
2 m: V" j* M$ h7 S# c
曼联这一场的三条线在上半场保持的非常紧密,一度出现了前后场三条线融合的迹象。进攻时后防线前压到中场附近,两个边路主动压到对手后场,和前锋错杂在一起。中场线则依据需要和前锋交织。$ a# r8 s# r" [/ S+ o
6 I) D: B: v) i 由此,可以建构曼联上半场的进攻面,那就是由控球点和策应点为限,以球员交错跑动的线为边界,形成了非常丰富和立体的面。这些进攻面就组成了曼联有效进攻的空间。# g& G+ C0 O5 ~7 ~% Y% z5 b8 g8 x4 x- A
8 H- v1 V4 X- e! C
曼联还是依赖边路进攻?不,应该说是多向切割。先是通过长短结合的多向传球,通过多点传递和积极跑动策应,有效压迫对手中路。在这个基础上,利用对手两个边路主动向中路补防之后暴露出来两个边路的空当,再在两个边路做文章。曼联的第一个进球以及上下半场多次机会都是这样的打法创造出来的。, K) j4 j3 J$ H v' _8 V5 g+ z
* Y3 \5 F; e8 t9 f2 U2 d 另外,上半场曼联主动压迫逼抢,再一次祭出高位逼抢的招数。我们可以看得到香川真司、克莱维利、维尔贝克和阿什利杨在利物浦的半场疯狂地逼抢对手。不仅如此,曼联的后防线和拖后的中场卡里克也及时地将防线前提,压缩了足球运转的空间。曼联的高位逼抢发挥了很大的功效,上半场甚至压迫到利物浦在回传时犯下大错。如果不是维尔贝克的射术欠精,曼联不需要在下半场打得如此艰苦。$ \! X+ S/ C$ t& b9 T6 z
# B% u$ @6 y. v# ^+ ?% R$ ? 变招与应对6 {4 _, {9 a- H
5 o& K; S$ O1 j- y5 u2 A% H 下半场曼联阵中发挥出色的阿什利杨受伤算是不祥之兆,而在打成2比0之后,球员的体能也开始出现一点问题——毕竟曼联这样依赖跑动来逼抢和创造进攻空间的球队,总是会在某个阶段会出现极限。利物浦就是趁这个时候将比赛主动权夺走。
8 b: X5 Z6 i" I" z z6 t# g- G! Y6 f
& @2 e; F& D( m( x! Z3 k6 q 曼联丢的那一个球,在防守上出现了几个错误。一是后场处理球不合理,二是在杰拉德射门时没有人顶到位防守,给了他从容射门的空间,三是没有人注意对手前锋的插上补射。在这之后曼联还有两次危险,一次是门前混乱被无人防守的斯图里奇禁区内打了一脚,幸亏是一次飞机,另外一次是68分钟时候利物浦在曼联的禁区内做出小组配合,将曼联的防守球员扯乱。; s+ q) Q1 Y' G+ d5 J; A& X
' U5 N: J W0 Z* \ J
不过,利物浦的威胁也就仅此而已。弗格森在曼联2比0领先之后针对防守的部署和应变是卓有成效的。这一场针对利物浦的进攻,弗格森还是强调了以我为主,并且大胆地让老中后卫组合上场来防守对手两个灵活前锋。曼联的防守奏效主要原因是收缩,但不是龟缩,而且极其有效地限制苏亚雷斯在禁区内的轻松接球转身,减少或杜绝苏亚雷斯单对单、面对面的机会。通过什么实现?一是跟随防守,贴身跟防;而是中场球员回来帮忙,堵住利物浦球员传给苏亚雷斯的威胁线路。这两点基本上都做得很好,全场苏亚雷斯都没有什么射门机会。/ ? S B; C+ D' T
% F4 Z, V! g( @/ ]: E" K: Y
为了防守苏亚雷斯,弗格森甚至指挥球员冒险地收缩中路,留开两边。两个边路留给边前卫来协防。这样的安排,在上半场阿什利杨和克莱维利积极回防、甚至连维尔贝克也回防到最后防线的时候收效极其显著。只有下半场曼联球员精神上放松和体力上到了极限,苏亚雷斯才稍稍活跃。
' `( e6 b2 }" c) ~
- D4 u% C" r G6 C" l9 ~, {2 ~ 曼联又一次实现了赛季对利物浦的双杀,又一次在积分榜上巩固优势,红魔球迷又一次可以享受这一种难得的快感:这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