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足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足坛留洋两模式调查:单兵进步更大 整体也得靠自觉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对于很多中国足球运动员来说,“走出去”是他们的梦想,在反腐风暴过后,足坛又掀起了一阵走出国门的小高潮。如今实行的单兵留洋和走出去再分散两种方式取得了什么不同的效果,他们在国外又发展的如何?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这些留洋小球员,分享了他们的追梦历程。

  “一切都靠自觉”


  训练偷懒没人管 每周恶补葡语课


  留洋模式:整体走出 个体打拼

  被采访人:罗竞

  效力球队:阿尔韦卡、卡萨比亚(现)

  2011年底,500.com星之队踏上了葡萄牙的征程。尽管是集体走出国门,但这些1993、1994年龄段的小队员到葡萄牙后还是被分散在8家俱乐部进行训练、比赛,对此,记者采访了这些队员中的佼佼者——来自杭州绿城梯队的罗竞。

  刚到葡萄牙时,罗竞在阿尔韦卡队跟队训练,在球队的7场比赛中,他打入3球并送出2次助攻,被称作“进步最快的球员”。此后他经历了一次“转会”,来到葡萄牙乙级球队卡萨比亚。谈起感受,罗竞认为:“在这里,一切都要靠自觉。”

  国内球队、尤其是梯队的教练,似乎更多是在扮演“大家长”的角色,但国外俱乐部的模式却截然相反,罗竞说:“教练不会管你训练认不认真,因为你是在为自己训练。”

  这段时间里,他认为自己提高得很快:“在这里几乎每天都有分队比赛,感觉阅读比赛的能力提高得最明显,而且知道对抗时怎么运用身体,在攻防时怎样做出最好选择,这都是在对抗训练中的收获。”

  按照星之队的安排,队员们虽然分散到葡萄牙各个俱乐部,但每个周末队员们还会集中在一起,集体接受葡萄牙青训教练的指导或者以整队形式参加热身赛。罗竞表示,虽然他们比国内的同年龄段球员练得更苦,但对于这样的模式,他还是十分认可的。

  除了日常的训练、比赛外,罗竞还需要每周上葡语课。因为在葡萄牙,没有翻译跟随他们,训练比赛时都需要自己去揣摩教练和队友的意图。明年三月份,罗竞将回国参加全运会足球预赛。他表示,要等到那之后才能决定是回国效力,还是继续在葡萄牙踢球。

  “这里就我自己”


  独自踏上留洋路 葡超一拼已三年


  留洋模式:单兵

  被采访人:郭毅

  效力球队:博阿维斯塔、马尔蒂默(现)

  除了整体走出个体打拼的模式之外,还有这样一群足球少年,他们独自踏上留洋路,靠自己的力量打拼一片天。与葡超球队马尔蒂默签下3年合同的郭毅就是其中一员。

  对1993年出生的郭毅来说,出国踢球是他从小的愿望,年龄不大的他已经在葡萄牙联赛征战了3年。“这里就我自己。”没有家人陪伴,身边没有其他来自中国的球员,郭毅这样告诉记者。他在年初被葡超球队马尔蒂默正式签下,此前所效力的是博阿维斯塔,出国闯荡后,他每年只有一个月时间回国陪伴家人。

  “家人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所以就下了决心。”从另一个细节也可看出,他对留洋早有准备,“上学时我特别注重学习英语,语言关是首先要克服的。”他的足球天赋也早早就得到认可,16岁入选中国国少队时就已有经纪公司与他签约,在国内球员里这种现象并不多见。

  与一些独自踏上留洋路的小球员不同,郭毅很少抱怨、诉苦,加盟博阿维斯塔时,郭毅还未满18岁,所以不能参加葡萄牙的青少年联赛,平时都是跟随一队训练。即便如此,他依然有不小的进步:“球队的训练是高强度、快节奏的,平时跟队训练对我帮助很大。”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上赛季的一件事:“那次我代表预备队打了90分钟比赛,回到更衣室后,教练让我准备第二天跟一队比赛,那是一次意想不到的机会。比赛当天,教练都没有给我准备活动的时间,打成2比2的时候,直接就让我替补上场了。我觉得表现还可以吧,贡献了一次威胁传球,可惜队友没能打进,好在球队最后获胜了。”在博阿维斯塔时,郭毅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球迷,虽然今年他换了一个新环境,但在马尔蒂默重新拥有自己的球迷,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件遥远的事。

  前人心得


  单兵留洋 进步更大


  适应环境快 易破语言关

  其实,中国球员早就有“走出去”的传统,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健力宝模式。1998年时,云南红塔也采取了相似的措施,将27名小球员送到了巴西圣保罗俱乐部。回首往事,当年随队一起前往巴西的吴越(化名)说:“那段时间受益匪浅,但客观看,集体留洋的效果并不如单兵留洋。”

  他回忆说:“我随队出去的时候是13岁,在巴西呆了将近两年,我们并没有被分散到当地俱乐部,是以整队的模式在当地训练、比赛。圣保罗俱乐部给我们配备了主教练、助理教练、体能教练、营养师、服装管理员、翻译等等。”那个时代更流行“集体留洋”,但吴越说,这种模式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一件事,当时我们队里大一些的球员去美国参加一个邀请赛,留下了我们四五个小球员,跟圣保罗U19的梯队一起训练了三个月。那三个月的进步特别快,跟他们一起训练,感觉特别有激情。以集体的模式在当地训练比赛,其实并不利于更好地融入当地的足球氛围。”与圣保罗梯队训练的三个月里,俱乐部并没有给他们配备翻译,所以“语言关也是在那时候攻破的”。他也认为,若想取得更好的效果,目前的留洋方式值得提倡。

  历程

  成才率低曾是诟病

  想要崛起的中国足球面临着“走出去”和“请进来”两条路。相比较来说,“走出去”是一条更漫长的成才之路。

  1993年时,22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少年集中在北京,那支球队叫做“健力宝”队。这支于1998年从巴西正式回国的球队却在队员回到各俱乐部后光环迅速褪色,成才率低成为外界对这一模式的最大诟病。1998年时,云南红塔也曾送出一批13至18岁的少年去巴西,但由于仅有两年时间,没有在中国足坛造成太大反响。

  有关方面再次提出“集体留洋”是在2009年,在这期间,已有不少小球员通过其他途径前往国外踢球,但都是“单兵作战”,并没有形成规模。今年9月,重返中国足坛的万达将30名小球员送往西班牙留洋,由于近年来的集体留洋模式已从当年健力宝队的封闭管理转变到分散融入,因此外界也因此重拾对中国足球未来的信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足球推荐|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足球推荐论坛 ( 鄂ICP备11007229号 )

GMT+8, 2024-5-22 02:41 , Processed in 0.041709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 2018 baxi.tv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