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羽超联赛第一循环已经结束。作为本赛季四支“升班马”之一的北京冠羽俱乐部没有大牌球员,主场设在安徽,显得十分低调。近日,记者走进这支羽超新军,了解俱乐部的运营状况,“精打细算”的方式也折射出羽超小球队的现状。 " M: w* E f) I& ] y8 M* L. K/ H2 O. g/ ^1 \5 u. }6 o
资金有限 无奈送走大牌 ' a0 i9 N, M. t: T& g+ R0 x( w1 c . Y( R' w8 \6 C: f* c 据领队柯陆玉介绍,冠羽俱乐部以北京市羽毛球队为班底,“冲超”的过程还经历了一番波折。北京队是去年的羽毛球俱乐部甲级联赛冠军,根据升降级制度,要与上赛季排名羽超榜尾的上海进行PK,胜者“冲超”成功。“对手有外援,我们就靠自己人打。最终输了,只能继续留在中甲。”他说,“但是在今年4月底5月初,我们接到了中国羽协扩军的通知,中甲前四名全部升到羽超。”) h3 |! n& I9 Y, n
! J3 a, @9 g1 x$ [9 A( E4 k 由于准备期短,冠羽本赛季招商时不少企业都表示今年已经没有相应的预算,有媒体用“裸奔”来形容这支没有冠名商的羽超新军。对此,柯陆玉有些无奈:“如果有冠名,我们能拿到大概百万元的赞助费,现在没有冠名,就在北京市羽协的帮助下筹措了四五十万元的资金,也够维持俱乐部正常运转了。穷有穷的过法,我们就得精打细算过日子。”他估算了一下,除了差旅费和俱乐部运营所需的税收等必要支出,留给球队的奖金大约有20万到30万元,将全部发给队员。“这笔收入会在赛季结束时到账,我们的原则就是为球员增加收入。”他说。; L1 M8 }" F( q, Z% Y! t
% K. B* ]8 j7 X4 O7 \5 T; @ 地方队运动员收入本就不高,羽毛球联赛也没有像足球、篮球一般完全商业化。田俊宁透露,基层球员的月工资只有2000多元,打全国锦标赛等还有一些零星收入,俱乐部联赛算是他们收入比较重的一部分。另外,能有机会与世界高手过招,球员也能得到锻炼。“这帮孩子挺乐观的,虽然钱不多,他们也一直很努力。”他感叹道* [% T: k g9 ?0 m3 n4 C u, u;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