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陈忠和率领中国队获世界杯赛冠军,首次参赛的接应周苏红迎来了个人竞技生涯长达五年的辉煌。4日就要在日本揭幕的第12届世界杯赛,中国队的接应张磊又是首次出战该赛事。她能成为又一个周苏红吗?5 |1 j( q9 e5 l# s
; k$ H4 C) y* V, a; t 世锦赛曾和周苏红结伴8 b/ z# Y3 Y" Y7 n' U) \7 w4 [) m
' b+ d0 F) T. w6 i8 Z# o
张磊虽然首次进军世界杯赛,但参加世界大赛已是第二次,去年在日本举行的第16届世锦赛,她不仅成为中国队十二名战将中的一员,而且是与周苏红一起参加了比赛。
, e P4 G- f5 r8 \4 \
7 E+ B! |. A% r/ ^- u7 c. {( L 北京奥运会之后,周苏红就和冯坤 、刘亚男、杨昊等几名队友离开了排球场。去年俞觉敏担任主帅后,为了参加世锦赛和11月的广州亚运会,特意召回了这位老将。当时国家队在接应位置上,就有周苏红和张磊两名队员。% O) C: b. g; A6 q! Y
% j! m5 e1 _: K- _
世锦赛的全部11场比赛,周苏红场场首发,前七场张磊每场都有短暂的登场机会;最后四场球,周苏红均打满全场,张磊只能坐在替补席上。广州亚运会,她俩再度结伴征战,周苏红还是牢牢占据首发位置,全部七场比赛、张磊有六场曾替补出场。
5 |+ }! T( y0 Q' [' i7 C
B7 N2 t, x; n- e' R5 C1 I 无论是世锦赛还是亚运会,因为年龄原因,周苏红的进攻已难有当年之勇,她能够场场首发,且几乎打满全场,关键是其在一传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强势。整个世锦赛的比赛,周苏红总的接发球到位率接近50%,列本队之首。' q! c6 h" K$ B- {" ]% Q
0 {. U8 Y# A a9 P7 {
而世锦赛开始阶段,张磊即使上场,也不承担接发球任务;后来偶尔接几次,到位率都十分有限。今年三月中国队重组,俞觉敏教练让同样来自上海的杨婕从主攻改接应,试图走强力接应之路,张磊虽进入国家队大名单,却未能参加集训。
3 N2 S' f' E% f# e& n( [ C. }
' G" f0 ]7 l {0 z& q 8月的世界女排 大奖赛、特别是在澳门举行的总决赛上,中国队四战皆输。在此被动情况下,俞觉敏改弦更张、果断决定再次启用张磊,并将她推上主力接应位置,当时距离在台北举行的亚锦赛开赛,仅仅只有十几天时间了。& n$ d4 Z' _; {) \: C/ x
& \% B0 {5 J/ J4 j7 c! l# { 张磊这一次总算抓住了机会,和队友一起获亚锦赛金牌,并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教练和队友的信任、媒体的普遍好评,这次也得以以主力身份进军世界杯。* T6 _& f$ u" [+ J
`) h) d* Q. N4 q7 w. B 与”全能战士“不乏相似处
" d! r5 t1 y0 f2 M* I
- c9 H6 m/ t6 T. p; U1 x 作为中国女排”黄金一代“中的一员,周苏红称得上是世界最优秀的接应之一。巅峰时期,她除了身手矫健、跑动积极、进攻灵活、成功率高,一传和防守也相当出色,故得名”全能战士“。
6 ~' h, S" d1 T' @! f' ]8 J) B$ u5 {9 D- J* r1 n- b. r0 d
人们之所以习惯将张磊与周苏红相比较,是因为两者确有多处相类似之处。% m) S+ F. B4 ~$ E/ A
$ C- V- W: P. U0 J$ l$ b 一是身高:周苏红身高1米82、张磊身高1米81,两人均属于排球场上的小个子。二是弹跳均不错,从而弥补了身高的不足。周苏红扣球、拦网高度分别为3米13、3米05;张磊为3米16、3米08。
4 f! b4 S% p) o! z2 f2 s! x0 f: u' l$ ?2 c! o& T
三是两人都有担任过多种位置的经历。周苏红打过沙排;1999年首次进入胡进统领的国家队,出任自由人;在浙江队打过主攻;2001年被陈忠和召入国家队后一直司职接应。张磊在上海打过副攻、主攻、接应;2009年到今年先后被蔡斌、王宝泉、俞觉敏召入国家队,均为接应身份。) F2 r% N) k4 E: q+ A+ ^. J/ [
9 b( H/ ~ Q/ x+ j( Q4 r3 r7 E
正是因为特殊的身体条件、特殊的经历,才让她俩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接应位置,而且选择了以跑动进攻为主的技术风格。
& ~0 k# I0 z' `# g* p' K( T, C+ `9 X8 d! d! t$ J5 X
周苏红第一次进入国家女排时,刚刚20岁;两年后再被陈忠和教练招自麾下,也不过21岁。通过后来大量国际赛事的磨练,积累了丰富的比赛经验,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25岁的她已经进入自己运动生涯的黄金时期,所以才有了与队友再夺奥运会冠军的精彩一幕。
# q; j8 N% N. A1 J* ?5 e6 Y
+ q. q( t! v+ e: C: z 张磊2009年以来屡进国家队,多为匆匆过客,且在重要比赛中均是担任替补。现在已经26岁,她才真正成为主力,可以说本届世界杯对其个人非常重要。
- s7 p* l4 n7 E: ]/ H& `0 y3 `/ \& ?7 q$ {% W2 y+ @9 c z0 e
一传将会面临真正考验9 Q& l2 r# i6 T
5 D5 ]3 J- P( ` 亚锦赛上之所以能赢得普遍好评,缘于张磊三方面得优异表现。
1 V' f4 I/ Q; S0 J5 l
. ?6 l" I" ^6 k: \1 s% d! M/ U! g 一是亚锦赛前匆匆回到国家队,便能很快融入全队,比赛中越打越好,二、三号位的加塞、交叉进攻、双背飞等,成功率比较高。二是一传水平明显提升。亚锦赛她承担了本队35%的接发球任务,全部比赛共61次接发球、30次到位、4次失误,总到位率列本队第一。而且由于她的积极参与,中国队地面防守、特别是防对方吊球的能力也得以加强。4 x. Y T5 i1 K* R, n
- X, M& {. ~4 o2 v5 E) ~ 还有,就是张磊所表现出得顽强作风。与日本队的决赛,她拼到了大腿抽筋,下场简单处理后照样比赛,而且坚持大范围跑动。这种拼搏精神也深深鼓舞了全队,中国队最终击败日本队,时隔两届后再夺亚锦赛冠军。
* A: S p c9 H* K; ]
% {, i. t* ]0 u% D/ I9 r8 ]5 I. ] 不过,因为毕竟归队时间有限,亚锦赛的有些场次,张磊还是显得与队友、尤其是主二传魏秋月的配合仍不够默契、自信,以致于比赛中战术攻的次数偏少。世界杯赛,魏秋月应该大胆组织,多为张磊创造机会,张磊也应该更加积极,多穿插、多跑动。跑动出机会,两三人之间的集体进攻战术运用多了,相互间的配合也会更加熟练。4 t; ?6 P; V! A( K. K% _, r
* u. \1 u! I5 R6 T7 Y2 E; d
亚锦赛上,张磊的整体一传表现应该肯定,但还是起伏较大。半决赛与韩国队之争,她22次接发球、仅有7次到位。决赛对日本到位率不低,32次接发,19次到位;是役第二、三局,其一传到位率相当稳定,第一、四局却失误偏多。
+ P" E w$ Z, t2 ?3 U! y- A/ ?: g5 P* n, l% v
再说亚锦赛的多数对手与中国队都不在一个档次,发球的压力有限。对张磊而言,世界杯才是对其接发球能力的真正考验,论进攻水平,她并不逊于周苏红,要向“全能战士”靠拢,张磊的一传水平还应该有新突破。
5 h9 X0 |1 \- {$ [: z: m2 z+ A
( L. r$ Q# G# \; q2 a, S( U3 J! M, }! M3 i0 s( W0 s
该贴已经同步到 百度联盟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