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市场星报
8 w8 R, r2 J3 ^: X) ~; b& `" F0 }- F( V P" T3 C
“我们出院吧,我把你拖累的太苦了。”她说- B$ ?2 N9 S2 q H7 e
" e% c8 p9 g9 R7 b ?
“不行,我要你活着,能多陪我一天算一天……”他说
$ z& f( u7 h2 t: \+ M
" f) Y2 | d9 r! Y 病重妻子不愿拖累丈夫病房里自缢身亡1 P) o" j6 M( X5 ^. s4 W
1 S9 b/ U( b$ m6 d& Z4 u1 C
这是一对命运多桀的苦难夫妻。: K2 i5 T' [# z! H, P: B" b
) e5 ?, e. E' F. q* p7 ] C1 y
3年前,妻子身患肾病和尿毒症,失去劳动能力。深爱着她的丈夫为了给妻子筹集医疗费,拼命干活透支身体,原本健壮的丈夫变得骨肉如材。为了能让妻子康复,6天前,他拖着爱人从六安老家转到合肥看病。可是,高昂的医药费如同大山般,再次压在了这名男人的肩上。面对贫寒的家庭和憔悴的丈夫,妻子多次提出放弃治疗。然而,昨天早晨6时许,病床上的妻子突然消失,当丈夫推开病房内的卫生间门时,他呆傻了,妻子利用手机充电器的电线,选择了自缢……- X5 y* Y: T F8 \: D% Y2 a T
1 E6 }& D! ~, G' ?: A) j) d 记者 张崴/文 李超钰/图
: p) [* V# @' X! |$ y9 E, |' ]$ r" u, `8 ]
卫生间内:用手机充电线自缢身亡
0 x' [; I# z" A4 `4 j9 I% U- O5 ? O ]. w0 z( {
昨日上午,连续阴雨的合肥迎来了暖意的阳光,在绩溪路某医院住院部的病房内,阳光洒在了这名妻子生前住过的病床上。可如今,这张床即使用再强烈的阳光照射,也不能感觉到一丝丝的温暖。在床头上,一张病历卡上写着:28床,张燕,女,36岁。患有尿毒症和盆腔炎。
5 D" ]0 v3 S+ l9 D9 y/ F4 T* W2 v. i' H* f+ J
和张燕夫妻相处3天同室的病友孟阿姨一直哀声叹道:“多么恩爱的一对夫妻啊,真是太可惜了!”
+ a0 u) Z* s; @
/ j# Q4 U& x* h/ K3 ?* K 孟阿姨告诉记者,事情发生在当天早晨6点左右,当时,她和丈夫还在熟睡。突然,听到张燕丈夫猛的哭喊声。 “我不能下床,便支丈夫去看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在卫生间内,张燕脖子套在一根手机充电器的电线上,自缢身亡了。”孟阿姨说道。
0 w: d F; ~7 C! N$ ] C1 t1 J& ]3 l+ X# d# a! ?( `' F( ~- r4 h
随后,孟阿姨的丈夫陶先生协助张燕丈夫,将妻子抱回病床上。看到妻子的突然离去,其丈夫悲痛的一直躺在地上哭喊着:“为什么、为什么,这种病应该染在我身上才是……”) i4 Y" B! Z2 p6 p2 ^0 x8 M
4 m6 F/ d* G0 _6 n. H 恩爱夫妻:丈夫一直为她打气鼓励, [' |8 m4 v* Q2 m
# ^& r* s- D# _0 M4 j
孟阿姨告诉记者,她住进医院才3天的时间,但是,却和张燕夫妻相处的很好。“他们俩都是好人,平易近人,有什么好吃的还送给我。”孟阿姨说道。丈夫很爱妻子,处处为她着想。因为家庭比较困难,偶尔买点好吃的全都递给妻子,自己却在一边啃大馍。) y0 I. F2 T: M
+ g0 T: R0 j0 n
孟阿姨说,在和他们相处的3天时间内,妻子一直嚷着要放弃治疗,而丈夫却一直为她打气鼓励。“他们之间的对话如今我还记忆犹新。‘我们走吧,我把你拖累的太苦了。’她说。‘不行,你要活着,我要你活着,能多陪我一天算一天……’他说。而如今,这段对话仿佛还萦绕在这间简陋的病房内。
: \8 f0 d g0 p' c; C
4 ]- v; p7 Z* h( n1 z/ w' v; I 主动要求:买点鸡爪和鸡腿给她吃
) E4 `8 J. u4 Z
( s6 E3 U3 F3 D! k1 ` 自从张燕住进医院后,为了节省家里每一项开支,她从未要求过丈夫为她买什么好吃的或者其它东西。可是,就在事发前的5个小时前,张燕却主动要求丈夫为她买点鸡爪和鸡腿吃。发现妻子主动要吃的,感觉病情也有些好转,欣喜的丈夫很快跑到医院外为妻子买来了鸡爪和鸡腿,吃完后,便照顾妻子刷完牙入睡了。/ m9 L6 }9 z1 G/ ^; f' i5 f% D, u
, v) g8 {& m& g5 K. o! K4 ?- o' z& ~
据陶先生介绍,张燕主动提出要吃东西,还是他这3天内第一次见。当天晚上11点,张燕开始打上吊针,当时,她一口饭都未进,大概吊针打到凌晨2点多,吊针打完后张燕提出的此要求。饭后,张燕说要睡觉,丈夫也很快睡着了。谁知6点时,却发现她已经出事了。”孟阿姨说道。随后,记者来到医生办公室,面对张燕的离去,他们都表示十分惋惜。事发后,辖区派出所民警很快赶来,并要求将张燕的遗体送往殡仪馆,可是,却遭到了其家人的拒绝,之后,张燕丈夫带着冰冷的妻子回老家了。
( i f9 a. y1 s/ V' V/ u& ?9 d
3 w! I5 h, ?6 H2 c% G( b% x 本报评论:农妇上吊问责大病无保障
! Y/ ]4 ], L8 x$ ~' p. |% [) t- o
5 ]0 ? M/ ]% C* Y8 l; d 钱兆成9 k2 s, V0 ]$ n
( v) }4 E: o; \1 h 我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不过一些大病患者因为贫困放弃治疗的悲剧时有发生,至于这样“命案”更令人心痛。
2 ~' ]3 _ ?6 l" a% x
6 t; G, a- u: y8 y 在改革开放行进到今天,当我们取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成绩时,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更为迫切也更有条件。这不仅是因为,与过去相比我们有了更好的物质基础,还因为,及时填平医疗救助中的“洼地”,是我们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课题。只有当社会救助真正有了制度保障,才能从根本上增强群众抵御风险的能力。而现在的制度设计弊端是缺少有效的公共救助保障制度,普通民众只要遇上一场大病,往往是家破人亡结果。笔者认为,政府在医改方面肩负筹资和分配功能,应尽快建立起帮助公民抵御大病风险保障制度政府责无旁贷。& R9 p; W g: U' v' l1 R* Y
) p* x1 D8 {- E3 I) f! h: d6 p5 C
$ u x0 e3 z' Z/ c" V$ `: I0 d3 j& }" k! V0 Y% O
该贴已经同步到 寂寞如烟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