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双11欺诈门”事件,不难看出淘宝商城的尴尬所在:名为B2C,实际上是众多卖家对消费者的B2C,而非淘宝对消费者的B2C;名为商城,实际上仍是一个集贸市场的管理者,对于顾客被忽悠这样的情况,事前无力预防,事后难以弥补。 e9 G$ T2 L, X4 X+ ?: i' ]) i
4 p% O- Q0 L. U1 _3 C% R d* F$ l$ u
相隔一个月时间,淘宝在经历小卖家的“暴动门”之后,再次陷入“欺诈门”。多位买家发现,在淘宝商城推出的“双11网购狂欢节”中付款买下的5折商品,均被商家“卖家已发货,买家未收到货”取消订单,而买家反映事实上根本没收到货。
! g: C. I6 Q$ [: I* y# q, G" X- `9 y- A
11月11日之前,淘宝便在各大媒体大打“世纪光棍节”广告,以期通过“双11网购狂欢节”活动启动大规模促销,加强对淘宝商城的推广力度。但目前看来,因众多商家的5折商品忽悠式推广,淘宝再次被放在商业诚信的审判台上。
$ T& Z) N/ h' v# C8 a4 _+ v' K$ P h9 l: } E8 h- @' O
应该说,淘宝诞生8年来,就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而言可谓功不可没,甚至可以用“启蒙者”予以命名。淘宝成立后的8年,不仅引导、培育了我国首批网商,更让消费者通过网购的方式获得了便利和实惠。0 h0 N/ j1 ~/ D* {& }4 R* b
; V2 E) h! G' ]' b4 Q1 f 但是,与此同时,从淘宝诞生之日起,“欺诈”即如影随形,挥之不去。虽然,自淘宝初具规模起,就在技术环节上加大了打假力度,引入了卖家信用积分制度,并于2006年通过捆绑支付宝,以期在获利的同时抑制商家的售假冲动。此后,更是将早期单纯的C2C模式,转变为现在的C2C、B2C双轮驱动,通过引入企业商家入驻,从而逐步减少小卖家。10月11日发生的淘宝小商家“暴动门”事件,即是由此引发的冲突高潮,淘宝试图将商城保证金提高10倍以上,让小卖家知难而退,树立商城的B2C地位,从而彻底改变淘宝集散地的形象。4 z2 n/ c8 f1 n- H
; v; H5 n3 U6 C8 [/ B; m! C6 f
但仅靠逼退小卖家显然不是治本之策。当京东商城、凡客诚品、当当、卓越亚马逊等新旧电商,通过自办物流、自购商品、签约商户、货到付款等方式,有效提升用户体验时,淘宝商城仍停留原有的“出租店面”模式,即便收取保证金,也难以对入驻商家形成有效制约和统一管理。在大规模促销活动时尤其如此,商家不买账,客户被忽悠,淘宝商城名为商城,实际上仍是一个集贸市场的管理者,只能居中协调,事先无力预防,事后难以弥补。
5 U$ V% P; d4 Z0 u( n/ L
) [' x S4 V# [; q) [2 ? 从“双11欺诈门”事件,不难看出淘宝商城的尴尬所在:名为B2C,实际上是众多卖家对消费者的B2C,而非淘宝对消费者的B2C。
" n& [* b4 k$ U. Q9 c5 P- D3 H W* J8 s
对淘宝模式的拷问,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通过早期的低门槛、低成本圈地,形成了淘宝的早期规模优势;也正是因为如此,造成了今日良莠不齐之隐患,且某种程度上已然形成了难以根治的路径依赖,这种路径依赖,直接制约了淘宝由C2C向真正意义上的B2C的转型。
# |" P, O# h3 \- d; c/ d6 i* Y, k b
但如果淘宝商城放弃既有模式,走出像京东商城、当当等的电商模式,显然又面临着“两难困境”的选择:如果仓促调整,则必然会令入驻商户大量减少、销售流量大幅降低,且更会造成被排斥商户的恶性报复;而如果不能快速调整,则可能使品牌美誉度和用户体验受损,而让京东商城、当当等形成反超。. W. D( Q7 P! o7 p/ H& ^* \1 D
, R% K, L6 y6 ^) e 纵观一个月前小商户“暴动门”始末,可以看出淘宝“脱胎换骨”之难。而未来何去何从,则不仅拷问着淘宝的商业伦理、检验着马云的商业智慧,更可能因淘宝之变,再次孕育着未来电子商务的模式创新。4 R0 |' @" O" [) f, O% N
3 C! p8 k- G/ Z, Q: C9 A1 |, W' _ 该贴已经同步到 生活百科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