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访了26年乒乓球的吉纳罗·博扎要提前退休了,老板给出的理由是:你不是个好记者。
2 |- k% |" j6 \% K4 A
! T3 |! e6 \9 V& v, a% @# \ 61岁的博扎在欧洲最大的体育报纸《米兰体育报》干了27年,因痴迷乒乓,尤其是中国乒乓,加上口无遮拦,为老板不喜。他采访了1989年以来所有的世乒赛,全是自费,用的是自己的年假。来中国57次,只有3次公费,全跟乒乓无关,自掏腰包共计120多万人民币,要是算上在中国之外举行的比赛,自费超过200万元。" R' A& w% ^: M% h8 b. |/ m1 ^4 _
. o, U! B( S+ k) p, R2 M
老记者博扎2008年第一次采访奥运会,因为老板不得不用他这个“中国通”。4年后,他跟老板软泡硬磨才拿到一个采访伦敦奥运会的名额。两届奥运会,博扎主要采访游泳、跳水、田径和足球,2008年只写了一条100个单词的乒乓球稿,因为报纸不给版面。2012年,博扎写了《意大利乒乓球裁判“破坏”女单决赛》一稿,直接被主编“枪毙”。
0 V- j2 ^/ u- u( k* g( o$ u
4 l# Z/ @! n5 A" \' d. N “老板会把他心中排前二十位的记者派到奥运会,他不觉得我是个好记者,”博扎说。5 g' Q7 Z" }; L/ x& L9 p2 ^& v
' y: d6 s, @+ a' T5 g% t$ Z 前不久,老板让他提前4年退休,腾出位置给新人。博扎胳膊拧不过大腿,在文件上签了字。今年11月30日,他将正式离开报社。
; d/ K3 z! l; K7 v5 T
, ~7 C& n4 R& B. u/ v% M' T& x: ~ 除了连续14届世乒赛,博扎还采访了1996年以来全部的中国乒乓球锦标赛,这个纪录连中国记者都破不了,还有1995年至2010年的世界杯赛,40多次国际公开赛,18次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1997年以来他只缺席两次总决赛,因为没有中国选手参加。
6 C/ I. j: p" b6 M ?
/ @, L9 e8 ?( V 博扎1988年从其他媒体跳槽到《米兰体育报》,才干几个月就要求休年假。老板不解,博扎说,想去多特蒙德世乒赛。“老板乐了,同事也笑话我,乒乓球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博扎回忆道。" @6 e& b1 ]# P2 b* v
U, V8 S6 i0 @ 老板给了博扎10天年假,博扎花了200多万里拉(相当于现在的14000元人民币)。回到报社,博扎就被边缘化了。+ o; c7 c5 F6 ~- J1 c$ k z5 L0 A
F/ r% r3 N& w) ]3 w 20年前笔者第一次见博扎,当时他的名片上印着“世界上最好的记者”,他长相酷似罗温·艾金森,表情夸张,笔者写了《“憨豆”博扎》一文。不得不承认,博扎确实懂乒乓球,20年来预测世乒赛男女单打冠军的准确率高达百分之八十。+ C% u$ E/ w% A3 e b$ ^
; H6 I, w& Y7 T5 D- j0 F3 V 令博扎最感动的事,发生在2003年的克罗地亚公开赛上。女单决赛后,张怡宁直接将冠军奖杯塞到他怀里,说,“送你了”。张怡宁送过他两座冠军奖杯,一枚全国锦标赛金牌。“这些可是我的宝贝,”博扎说。9 |3 @- I9 n8 c+ o) M# M7 Q
0 O* c1 R, m) s
博扎在意大利的家好似中国博物馆,进门立着两座1米多高仿制的兵马俑,“中堂”挂着杨贵妃的油画,屋里到处是中国小物件,书架上全是他自己拍的中国乒乓球选手的录像带。“我爱中国,中国人、中国的东西都是最好的,”博扎说。(完)
* h9 p+ \, Y# 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