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6月9日《中国新闻》节目播出“秦陵第三次考古新发现谁毁坏了兵马俑?”,以下为文字实录:
" t- }+ b6 ^' n# l' D1 b+ l( v& i5 M' {* {
主持人:那么在对于兵马俑的考古发掘当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个被严重损坏的一个痕迹。而破碎的陶俑和陶马呢,更是说明这里曾经是遭受过一场劫难。那么兵马俑的损坏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到底是什么力量破坏了它呢?一起来看。5 P( P; T! b: |' ^0 a
4 B4 e( N# n6 G
解说:在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黑色炭迹,还有很多被烧成转红色的夯土,这些都表明这里曾被一场大火烧过。兵马俑为什么会有火烧的痕迹呢?由于俑坑搭建时有棚木,有专家认为,火焚是棚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碳化所致。也有专家认为,这是当时人们采取的寥寂葬俗(音),但秦朝是否有这样的风俗,根本无从作证。
* Z* z V& L8 t: q8 D
8 t Y. z3 ?3 \3 P/ y 袁仲一(原秦始皇陵博物馆馆长):现在发现的陪葬坑已经发现180多座,180多座陪葬坑有多少座被烧了呢?现在看起来只有12座被烧了,大部分没有被烧。如果说是葬仪制度的话,它都应该烧。& K' z% N, k2 e1 d
7 H( b, a7 e$ V; d+ e; h9 Z# R$ Q* E 解说:另外原本应该持有兵器的兵俑手中都是空的,而据考证,他们手中拿的应该全部都是实战兵器,这些兵器是不是在兵马俑坑被毁时被人带走了呢?
$ V" {" l2 ?5 G/ K8 W4 O; g
5 ^0 z5 k. T) @, I7 O' R 袁仲一:你比如有的青铜剑,青铜剑本来是一个完整的,现在光剩下一个剑鞘头了,把剑拿走了。6 y4 S$ x0 j, @
2 z7 }* a F3 K5 w4 j, _
解说:在第三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1号坑内发现了疑似的盗洞,这为曾经有人进入兵马俑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在发掘现场,考古人员曾发现了大量的木条,麻绳等物件焚烧过后留下的炭迹,这证明焚烧时间距离秦俑坑建成并不是太久,因为如果时间长,麻绳、木条等都会化为灰烬,难以成炭。 C( Q7 b0 U0 b6 [
. ^3 D7 a7 a) _3 u 根据诸多线索,有秦俑之父美称的袁仲一大胆推断,焚毁兵马俑的人是项羽。7 B7 ]" T* x' f9 y: J0 p
# p1 J3 C3 k+ y6 G' O. [, D 袁仲一:我们推断呢,在秦汉之际,有大的社会变动,那么有一种情况,项羽烧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些,当然这也是一种推测,这个问题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探讨。7 t2 w7 ~9 Y/ W. h, [
9 ~' g4 R% r, x \; h 解说:究竟是谁毁坏了兵马俑,专家的推测是否正确,希望今后的考古发掘会有更多更有力的证据来揭开这个谜底。5 ^# ]$ m7 K) x! I: ]( x) M. s
" l5 M# D+ K! o, V7 ?8 e 相关新闻
( _1 y# r4 X O: p' o+ F4 D
) M7 i+ G+ ], W) b, o) H 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中首现盾牌皮质漆彩绘# W- N. @# L5 Y' A. p5 R, _
; g0 S0 Q0 `) P0 s+ K5 g q# n/ R 至昨日,9号和10号过洞几乎被清理完毕,但还存有陶俑的脚立在地砖上,而在11号过洞,多名工作人员身着工作装,戴着白手套,用刷子清理覆盖着陶俑的泥土。随着发掘的不断进展,8号过洞和11号过洞已有部分陶俑的头部或肩部以上露出真身。部分出土的这些陶俑,有些直立着,有些已经倾斜,几个陶俑相互靠在一起。 《《《详细
# V5 {; ~' l7 v7 X* t" H" I
# o9 T4 g& H1 C 秦兵马俑第3次发掘解多谜团印证"千人千色"猜测( N3 p, J5 F* H
" k( f/ f9 g" J0 \* r i
昨日,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公布:大量陶俑“身着”彩绘、兵马俑坑首次发现战车上有“盾”、战车不同部位的不同木质……众多谜团被一一揭开,世人看到2000多年前秦人真实的一面。 《《《详细
. I( V" J1 i4 \% q
. O! W" p, v0 y- q' F5 n- g 秦俑一号坑已清理出土102件陶俑 包括一件将军俑, \% p. Q1 n5 ?& [
( p4 t3 }: f, {$ u
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9日公布第三次考古发掘成果,截至2012年5月,出土小件器物包括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类型共计310余件(组);揭露陶马3组12匹,陶俑编号120余件;清理战车2乘、战鼓2处、兵器柲10处、弓弩箭菔12处、漆盾1处、另有建筑材料朽迹如木、席、夯窝等痕迹多处。 m, @: h3 c0 {& X. c t
, I+ A3 c/ e' k0 @ b
该贴已经同步到 生活百科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