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足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端午节是几月几号_端午节放假安排_2012年端午节是哪天_端午节祝福短信_端午节习俗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23: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端午节是几月几号_端午节放假安排_2012年端午节是哪天_端午节祝福短信_端午节习俗
" K( h. O8 r- X4 |# _, k- \' L
5 }+ b7 V9 `, a. M' Y" e, j8 ^# D2012年6月23日为2012年端午节,6月22日至6月24日放假3天,无调休。
- E( v, `$ z( O
: R- E4 @2 b! W) G端午节幽默搞笑祝福短信# t' n: ?. R) I. p
  _) Q# B: f' A
淡淡烟雨淡淡愁,淡淡明月上西楼,淡淡鱼儿水中游,淡淡蝴蝶落绣球,淡淡胭脂淡淡酒,淡淡酒解淡淡愁,淡淡思念给朋友,祝端午节欢快!
# e, j. S; w! T# O4 y( b6 F
- y3 X+ ~8 L' I" d) @采一束避邪的艾叶,蒸一锅香甜的粽子,打一壶馥郁的醇酒,把我的祝福与你一同分享端午时光。(szhufu。com)0 x* k! G1 y& M
7 R! A7 {& `# z$ A4 X1 C& f
米饭和包子打架,见包子就打,粽子***到死角,情急之下衣服一撕,大叫:看清楚,我是卧底!. Y, ^+ O0 I# K) n3 S
# a% x8 F9 P% x, @2 Z% A0 T
端午节到了,固然你身体很强壮,但屈原说:多锻炼身体,少打麻将,才能多吃粽子,胃口好,吃嘛嘛香,天天健康。
0 Q& E! R- F0 _* m
- Z7 g) K; B! b+ b7 c4 `8 q端午节想你是最欢快的事;见你是最开心的事;爱你是我永远要做的事;把你放在心上是我一直在做的事;不过,骗你是刚刚发生的事。祝端午节快……3 D0 f. a% M: M0 ^2 r9 k% u
  O$ G8 {# T/ D6 N8 p. v/ h
在这个日子里,你是否想起我。往掉你的外衣,你是那样白嫩,发着淡淡的幽香,舔一舔再咬上一口,我心飞上九霄云外!啊,粽子,我的至爱!" R8 i5 O' ?6 d: ?0 h4 j
1 }8 s! ^4 L- `5 [8 w3 y
心愿是风!欢快是帆!祝福是船!心愿的风吹着欢快的帆载满祝福的船,飘向幸福的你,轻轻地对你说:你欢快所以我欢快!端午节愉快!9 \8 p. L/ ?' Y! E/ r' n
' o6 C& p7 G: @
落日余辉,映着彩霞,迎着微风,向着天际。丝丝柔柔的微风,传往了节日的祝辞,飘向远方的你,愿你度过这美好的一切,端午节欢快!
  j) t( b; M# Q1 v0 b3 u/ u7 y- y1 R1 E1 X& c" p
每一片花瓣,都带有我真挚的祝福,款款关怀,绵绵祝福,声声问候,拜托清风传送,愿鲜花与绿叶结伴,点缀你绚丽的人生,愿你端午节欢快!
0 T+ K, t( [7 T# G- A8 a
. e7 ?* e& E" d$ G' m假如一朵花代表一个祝福,我送给你整个春天!假如一朵白云代表一份幸运,我送给你整个天空!愿我能把世上最好的祝福带给你,祝端午节欢快!- C& I& U, ?/ }3 X( c
/ x! T5 z' w' P3 ~6 |/ m6 t# A

) ~5 j5 d, d: I3 x% A& G# |端午节简介
5 p& Q; X, \* a$ e( j        % n) [! g5 V7 d5 A8 j% B5 U
        , l: \) w) e- i6 i+ a# i$ ]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 O: A0 L7 E8 x( C6 V7 s7 a0 @8 @- ?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2 I& ?$ V" m& a! j1 D3 D6 N- c4 o# q$ O6 |% m/ I! D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 ^( F$ @0 g! z0 L& Z
; ]; b; z4 O8 J* \2 R# @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B2 \: H$ ^: y! K% i* ]; H% A

) T. G$ _" R# }/ l* l/ P1 V' t2 R# J1 j; w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t$ v' h" _  T& w/ d+ K* L
        
( S4 s, K/ N8 I        
  X( i' h, i2 H5 n7 t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 e: L, T4 o& v) u' l6 W
4 N+ k- K1 P9 B1 Q3 S  源于纪念屈原
' k/ W) h3 C. M% M+ m( T9 m
8 X, p6 B5 v$ Y( `4 c" d& j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4 R' a& [3 Q. \( I5 `) q) d
5 S0 G* I. v+ G  O2 ^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p! e) N7 q! ~3 L# A2 \
$ W- c2 O/ E$ H( ~- F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h1 p4 F) A, j- M+ U
; @2 ]3 {6 a( S  源于纪念伍子胥
. B* U. J0 V5 Y% g: l8 z3 ?1 y
7 b# u8 B9 f3 \$ H  S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 i: Y  N2 P; H9 ?& s
( ]$ I+ S2 e4 G+ J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H. A; o  l% Y/ [. n! s3 x0 ]

* J9 J3 {4 @' T9 N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2 ]" ~$ C. \# x* Z0 g
, t# G5 l, d: I# E6 B+ |% x* M/ k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r! V  V9 k% g' p& _

7 ^7 K1 O( Q/ h/ y' F2 T8 [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4 _4 Z1 J# Q/ a$ {, r
5 T/ H% E% G5 {# v; p  c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X. t: n) j- J9 F
        2 O6 [3 j, S! O( L7 W- m
+ M7 y- t7 g, q
端午节的习俗
( F1 O6 O4 Q' d) U5 ]        
! g5 N( k: j/ H% [, d0 Z/ k        4 E: v( P; L0 {% [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1 l& r8 p8 q1 t$ B
/ }/ m6 C1 B7 V' |& O4 }, E
  赛龙舟:/ ~. E! T' i! I; \/ ?

# j& d2 ^) w+ \2 i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D6 H5 i' E" X1 c
1 j$ X- V# T, j- \! F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W7 G, P9 v' w+ t0 Y# b; \1 p. c4 b4 n& N+ @7 }7 ^* |+ H& u4 @9 b' f6 K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_% V  F5 n/ q3 L9 |+ Q

; _! K2 @1 a/ L% K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E+ X9 x3 |7 f
; w$ z) q+ n4 X0 \0 ?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r# [  E% e: l
' W1 W- n8 n" P4 R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 @& P5 E* F5 ^9 g: v/ \1 Q5 M# V0 C5 q0 o' ?5 V( a% J
  端午食粽
8 p  r1 ~  a5 G" B* a
0 p  V8 T0 j' {6 m! w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 _9 @) J* e6 y% o. S+ \; s  H% R; Q# F9 `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3 n0 L2 d. ~5 }, f

  t. A( `6 ~7 H' u. c2 F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1 e$ ^7 B0 F! c9 b* t5 D7 `8 k" J; y: Q+ E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 U8 e3 [! @: [. I* x& I
! |8 s* W( D) u- v8 t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6 t3 ?4 d% i! e: v& c. N
  j5 Q* z; E+ e3 K1 m
  佩香囊:1 S! S4 D. H! F  F$ k

' A" j0 d( L+ C: ?; H$ y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 y. P( Q+ w+ }+ x. x8 i- w7 i$ L5 `
! M1 Q8 N& x7 ^% i2 K  悬艾叶菖蒲:
! Q8 J$ g9 T0 C- f# _* A3 ^
7 m# [( I: R. O2 f2 p6 a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0 }( N! ]: r  d

& T9 ~4 @, Q5 x* C1 G* `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 P$ W- o' i& f6 o
9 u2 p7 K. _( u) o2 w, n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8 T* V' k8 [2 ?. |4 p8 S, l; |( ]; y. C/ C3 ~: W( B* ]+ Z& q8 U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 ^2 [0 o4 y1 O1 c4 Q1 g

6 h4 {% O6 a4 {6 I; c- D5 j( }
3 v8 k4 k* [7 q" b$ r5 `9 B' @5 f( ?  E/ x6 n, L  M
该贴已经同步到 高帅富的微博

相关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足球推荐|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足球推荐论坛 ( 粤ICP备13687314号 )

GMT+8, 2025-5-3 05:47 , Processed in 0.04546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 2018 baxi.tv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