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 z. H$ _/ F- j0 C% ^% K" n" T( L5 o
这场比赛并非真正意义上两支球队战术体系的对决,而是双方各自尝试让自己的战术体制变得更流畅。上个赛季,曼城是英超联赛防守表现最好的球队,而利物浦则并列第三,但两队在本季都改变了战术体系,而且在前两场比赛中都丢球不少。
8 G, F- h( O; x& X' [- S' y# G4 {! T7 J
7 c7 S5 n" N- h9 }: \利物浦的转变更多的是体系上的变化,而不是具体的防守调整——罗杰斯坚持短传与防线前压的打法。在上一轮对西布罗姆维奇的比赛里,利物浦对防线前压的打法不适应,导致丹尼尔-阿格因犯规而被罚下,在阿格停赛的情况下,短传及防线前压的战术意味着利物浦在这一场比赛里起用塞巴斯蒂安-科茨首发,而不是杰米-卡拉格。- J$ f+ S# L c# q% q1 M7 k
- }, T9 \' a- p3 ~" G利物浦的表现有了改善,但问题依旧:马里奥-巴洛特利在疾奔的时候被马丁-斯科特尔粗劣地放倒,罗杰斯当时必定担心另一张红牌的出现。好在科茨的位置很好,因此斯科特尔没有被罚下,这也足以说明这位乌拉圭球员适合这种打法,他的头脑冷静,防守站位精明。& [+ P) }- N) B0 M3 v2 C
6 d4 I+ ]( y; j) K在上半场,持球的科茨被巴洛特利弄得焦头烂额,斯科特尔的失误造就卡洛斯-特维斯的进球,滑稽得令人无法理解,但这也离不开罗杰斯的战术指令。9 _* L, p! k- y. p8 l2 D% V
* `, z2 z8 C8 I1 q; b这只不过是调整时期,罗杰斯深知从长远来看利物浦必将从这种体系中受益。即使目前体系还没有成型,利物浦在后场的传球也控制住了比赛,迫使曼城压上,从而给了前锋们制造了足够的空间来进攻。, E. I5 D6 l" a# n. ]
3 D" i% f* E4 y3 |7 }" S法比奥-博里尼、路易斯-苏亚雷斯及拉希姆-斯特林乐于冲击曼城的三人防线,罗伯托-曼奇尼在季前一直都在测试这种阵型。曼城在社区盾击败切尔西的比赛里也采用了三人防线,不过罗伯特-迪马特奥的球队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以10人应战,所以这种阵型的效果看起来可能有些夸大。2 c, k. K+ l, F+ L; I; T
' q! u9 |0 Q* |
这或许是一个有效的后备计划,但难以理解3-4-1-2阵型的实际效益。这意味着曼城的进攻球员少了一人(大卫-席尔瓦在比赛的前75分钟都坐在替补席上),防守上也不见得让人安心。即使有人认可曼奇尼出其不意的决心,但看到科洛-图雷取代乔莱昂-莱斯科特登场还是令人意外,这也表示巴勃罗-萨巴莱塔出现在左边。7 J) u; q3 Z" C7 Y# w$ S1 |. |
a" ~8 d0 M! P# C0 X! \% P
利物浦花了一段时间才搞清楚曼城的体制,但罗杰斯仍鼓励球队的防线前压,三名攻击球员对上三名防守球员,逼抢十分有效。当曼城顶住压力的时候,利物浦的边锋会跟着后撤,斯特林在左路的表现抢眼。他有着无穷的能量,牵制着曼城的两名球员:防守前插进攻的詹姆斯-米尔纳,并侵扰科洛-图雷。边路上的科洛-图雷看上去并不太适应,令人疑惑为何不让萨巴莱塔防守这一边。
) c, i6 e7 P; ]. Q- `3 x
4 g: A( c0 {1 R9 [$ W斯特林在下半场的威胁相对较弱,这绝对不是对他的批评,相反这是对他在上半场耀目表现的认可,毕竟高强度的踢法并不能维持90分钟。, ~5 R" U8 @5 _5 A0 E
* H/ ^% U8 K. a# a曼奇尼对其战术体系进行了调整,亚亚-图雷移向前场并打进了一球,曼城把防线转为由四人组成,接着扳平了比分,但这两个进球都源自利物浦的拙劣防守,显得索然无味。罗杰斯的战术不会改变,但曼奇尼在星期六对QPR的比赛里应该会转回更惯常的阵式。6 A4 W5 I/ f( [& @( ~: P+ d
7 b4 l- t: ~1 n5 X% f+ w 该贴已经同步到 bu要叫我哥的微博
|
|